#高铁2小时直达旅游圈#
半导体暴雷潮!六巨头业绩滑铁卢,三大利空绞杀中小厂商
冰火两重天:业绩分化撕裂行业
2025年的半导体行业,正在上演一场残酷的“生死竞速”。
一边是英伟达、寒武纪股价单日暴涨20%,AI芯片供不应求;
另一边却是中小厂商集体坠入深渊——
复旦微电利润暴跌44%,普冉股份下滑71%,立昂微巨亏1.21亿。
冰与火的分界线,划开了行业的未来。
暴雷名单:谁在流血求生?
复旦微电:FPGA芯片龙头,却难抵消费电子寒冬。
利润缩水至1.95亿,存货减值吞噬利润,军用订单也难填缺口。
管理层动荡半年,财务总监空缺,信心崩了。
普冉股份:存储芯片价格战下的牺牲者。
EEPROM价格半年跌25%,毛利率腰斩至18%。
信用减值+研发烧钱,利润仅剩0.4亿。真的。撑不住了。
电科芯片:新能源汽车降温的连锁反应。
IGBT芯片遭车企砍单,周转天数从45天拉长至78天。
825万利润,不够付半月研发费。
立昂微:硅片龙头的至暗时刻。
12英寸硅片价格跌破85美元/片,库存积压120天。
计提减值1.5亿,直接亏穿。
德明利: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卖不动了。
消费电子需求萎缩30%,长江存储扩产挤压空间。
1亿亏损,像一记闷棍。
至正股份:覆铜板需求断崖。
智能手机出货连跌6季,订单锐减40%。
288%的利润下滑……惨烈。
三大利空绞杀:为何受伤的总是他们?
▍利空一:行业分化——头部吃肉,中小喝汤
英伟达独占AI芯片97%市场,三星却因HBM认证失败利润暴跌56%。
数据冰冷:全球半导体利润的90%被前5%企业瓜分。
中小厂商?困在成熟制程红海,技术壁垒不够,只能降价换订单。越降越亏。
▍利空二:库存黑洞——吞噬现金流的无底洞
消费电子库存周转天数高达232天,远超全球平均144天。
立昂微存货跌价计提占营收12%,普冉股份为清仓降价25%。
去库存三年,还没见底。
▍利空三:需求割裂——AI狂欢,传统冻毙
AI服务器需求年增28%,AI手机渗透率冲至34%。
但传统消费电子?智能手机出货再跌8%,PC下滑12%。
中小厂商转型AI?技术、资金、客户——三座大山。难如登天。
突围路径:活下去的三种可能
1. 国产替代深化
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升至89.6%,中国区收入占比84.6%。
政策驱动下,设备国产化订单激增——中微公司、拓荆科技存货上升,却为未来蓄力。
2. 押注技术奇点
寒武纪单日暴涨20%,HBM芯片需求爆发。
谁能绑定英伟达、啃下AI算力蛋糕?就是下一匹黑马。
3. 熬过出清周期
全球库存去化接近尾声,2025年下半年或迎补库拐点。
但在此之前——
“现金流差的、技术落后的、客户单一的……将被清洗。”。
尾声:剩者为王的时代
半导体行业从不相信眼泪。
暴雷潮下,马太效应已成定局。
头部企业靠技术垄断和资本壁垒通吃市场,中小厂商要么找到细分赛道,要么等待被收购重组。
2025下半年,库存出清+AI需求外溢——活下来的,才有资格分蛋糕。
凛冬漫长,但春天总会来。只是有些企业,注定倒在黎明前。
(注: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8月12日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)
众银策略,盈昌配资,南昌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