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夫人聪慧过人,毫无疑问。她不仅足智多谋,且在对抗竞争对手时,总能巧妙施计,将对方逼入困境。芈姝自从嫁入秦国以来,多次遭遇魏夫人暗中的算计。在上庸城时,芈姝就曾中毒,差点命丧当场。而就在临近咸阳城时,又被义渠人伏击,一连串的阴谋将她推向生死边缘。如果没有芈月及时出手相助,芈姝可能永远无法抵达秦宫。
魏夫人精于连环计,更加擅长揣摩人性。她深知,芈姝和芈月并非同母,第一次见面时,魏夫人便声称自己与先王后的母系关系,她这一招巧妙地挑起了两姐妹之间的芥蒂,成为她们反目成仇的导火索,魏夫人可谓是幕后推手。至于虢美人,她的性格娇纵却心机单薄,魏夫人更是轻松将其利用为自己的一颗棋子。虢美人虽聪明,却不知深浅,魏夫人故意挑起芈姝与芈月之间的矛盾,让她们假装反目,虚晃一枪,最后设法将虢美人引入芈姝的陷阱。
展开剩余80%这次的局中局,让虢美人最终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代价。芈姝怒不可遏,要求虢美人自扇耳光,可虢美人怎么也拉不下面子。两人闹得不可开交,且不幸的是,虢美人身边的两个寺人逃跑时意外撞到怀孕七个多月的樊少使,导致樊少使早产,给秦宫带来了更多麻烦。而虢美人随后的自缢未遂,更是加重了她的失宠。此事不仅让秦王驷对芈姝产生了深刻的反感,还间接削弱了公子华的竞争力,真可谓一石三鸟。
然而,魏夫人的聪明才智并没有让她避开最终的命运——她失去了儿子太子的位置,并且让丈夫对她心生厌恶。公子华,秦王驷的长子,英勇果敢,智勇双全,多次随军出征,屡立战功,深得秦王的宠爱,是名副其实的储君人选。可是,魏夫人出于私心,毁掉了儿子成为太子的唯一机会。她总是担心失去对儿子的控制力,认为自己如果不坚持,公子华将会被先王后收养,从而失去继承王位的机会。因此,她多次暗中操作,竭力维护自己儿子的地位。
但是,魏夫人低估了宗法对秦王驷的重要性,也高估了自己在秦王心中的地位。就如楚王槐宠爱郑袖,即便南后去世,郑袖如何求情、挑拨,也未能动摇楚王的决定。同样,秦王驷坚持自己的原则,不会轻易废立太子,也不可能因魏夫人设局而改变自己的判断。甚至在一次对话中,秦王驷直接戳破她的心机:“子华若被先王后收养,自然算嫡子,能被立为太子,然而你却因恐惧而自毁子华的机会。”
魏夫人以为能通过自己的权谋让儿子立为太子,然而她的所作所为最终让她失去了儿子嫡子的身份,也切断了儿子将来成为太子的可能性。
话说齐国的赵雍在妻子死后把爱妾吴娃扶正,但秦王驷却没有在王后去世后扶魏夫人正位。原因其实并不复杂。魏夫人一方面是魏国公主,心系故国,另一方面却又想要利用自己的母国助力儿子夺嫡。她时常在背后为魏国出谋划策,甚至不惜损害秦国的利益。而这一点,最终让她与秦王驷的关系变得极为紧张。秦王驷并非不识人心,但他明白,如果让魏夫人继续依附魏国,必将影响秦国的根基。
魏夫人在策划帮助公孙衍逃出秦国时,完全意识到此举必定惹怒秦王驷,却又因嫉妒心作祟,不顾后果。在魏夫人和魏卬的合谋下,公孙衍通过魏夫人的通关符节顺利脱离了咸阳,这一切被秦王驷得知后,震怒不已。公孙衍的才华虽然无人可比,但他所持的观点在当时的秦国并不合适。而魏夫人此举,无疑是叛国之举,令秦王驷心生寒意。
当秦王驷得知魏夫人的背叛后,愤怒至极,并决定严惩她的所有同党。魏夫人虽写下血书,亲自披头散发、赤脚在承明殿外请罪,但这一切都未能改变她的命运。秦王驷对此并不买账,甚至退回了她的血书,并未露出丝毫的同情。面对无路可走的魏夫人,她不得不再次向秦王驷求情,提出让公子华与张仪一同出征魏国,替她弥补过失。
然而,秦王驷的失望已无法修复。在一次对话中,秦王驷明确表示:“你忘了你是大秦的妃子,忘了子华是大秦的公子,你一心图谋削弱秦国,助魏国暗算王后,你以为秦国弱小,借助魏国的力量,你就能轻松夺嫡?”此时,魏夫人终于明白,自己的所有阴谋诡计早已被秦王驷看穿,而她所依赖的魏国,也早已抛弃了她。
最终,魏夫人看到秦国内外动荡,连魏国也不再帮她,内心彻底崩溃。她曾期望在魏国的庇护下重新崛起,却未曾料到,魏国最终会抛弃她。而此时,她的儿子公子华被害身亡,魏夫人一生的心计与图谋,也在这个瞬间化为乌有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众银策略,盈昌配资,南昌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