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本报记者 张林保
出台《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》,规范平台收费行为;发布《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办法》,该退则退、当清则清;推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的规范召回,保障消费者权益;发布相关国家标准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健康发展……9月9日,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、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介绍了市场监管部门在规范市场秩序、激发市场活力、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所做的重点工作。
推出“组合拳”持续激发市场活力
三季度,市场监管总局推出政策“组合拳”,有力规范市场秩序、优化营商环境:出台《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》,规范平台收费行为;推出《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着力守好工业产品质量“安全底线”;发布《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办法》,将于10月10日起施行,打通无效企业退出通道,该退则退、当清则清,彰显进退有序的监管智慧。同时,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将发布《经营主体登记申请及代理行为管理办法》,拟于9月15日起施行,通过建立登记代理人信息管理制度,明确责任义务,加强对登记代理违法行为监管,有效遏制虚假登记行为。
据王秋苹介绍,在信用修复方面,市场监管总局全力搭建失信修复“高速路”,助力企业“破茧重生”。截至今年7月底,累计修复行政处罚信息167.08万条,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超3906万条。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3月上线以来,点击量达651万次,助力近279万户失信经营主体高效修复信用。
在经营者集中审查方面,市场监管总局持续优化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监管制度体系,提升审查质效,支持企业依法投资整合、增强竞争力。截至8月底,共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453件,同比增长13%。其中,在汽车、光伏、锂电池等热点领域,高效审结相关案件87件,推动产业链整合与创新协同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在移动电源(充电宝)质量安全方面,8月15日起,新版CCC认证规则正式实施,市场监管总局紧盯移动电源、锂电池等生产全过程,管得更严、查得更实、追溯更全,推动行业整体质量提升,让消费者买得放心、用得安心。
关于近期外卖平台补贴争议,市场监管总局及时约谈主要外卖平台后,平台快速响应,集体发声,承诺严守法律法规,杜绝不正当竞争,抵制恶性补贴,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。市场监管总局将密切关注外卖行业竞争情况,要求提升服务质量,严守食品安全底线,保障消费体验;督促平台合理控制补贴,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;推动平台加大对商家的扶持力度,提高骑手权益保障,构建消费者、商家、骑手、平台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。
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召回体系
当前,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快速发展,已经成为百姓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。我国高度重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安全风险。2018年商务部、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印发的《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了跨境电商企业负有召回主体责任,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督促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依法实施召回。但由于跨境电商企业注册地在境外,实际监管中面临“鞭长莫及”的困境,问题产品召回力度打了折扣。
据王秋苹介绍,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商务部深入研究,起草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召回监管的公告(征求意见稿)》。该征求意见稿聚焦3个关键点:一是责任压实、不留空白,要求跨境电商企业建立召回制度,真正把食品安全主体责任“扛在肩上”;二是召回落地、境内有人,跨境电商企业必须通过委托方式,在境内指定一家合作方协助召回,主要解决“找不到人”的监管难题;三是平台监督、保障有力,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,跨境电商平台要督促企业与合作方主动召回。对不履责的企业,必要时平台可暂停其跨境电商业务,让平台促落实、监管有抓手。
王秋苹表示,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官网公开征求意见,希望社会各界踊跃建言、贡献智慧,携手努力健全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召回体系,把食品安全防护网织得更密、更牢,让问题产品有效召回,让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。
以标准牵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创新发展
据王秋苹介绍,目前,我国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已发布30项,正在制定84项,基本覆盖了基础软硬件、关键技术、行业应用和安全治理这些核心板块,为产业健康发展“铺好了轨道、筑稳了地基”。今年,市场监管总局在多模态大模型、智能体、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,以及钢铁、电力这些传统行业应用方面,新发布了10项国标,立项了48项技术文件。
“这些标准,实实在在成为产业的‘导航仪’和‘加速器’。”王秋苹说,比如AI服务器性能测试方法、异构加速器统一接口等标准,把算力测评和软硬件接口统一起来,夯实了国产AI生态的根基;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方法相关标准,就像给内容安全竖起警示牌、筑牢防火墙,为技术应用划出伦理底线;我国牵头立项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处理指南》国际标准,正在把“中国方案”变成“世界语言”,为全球AI治理贡献中国智慧。
在机器人领域,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,已经发布国家标准126项,还有41项正在研制。覆盖工业、服务、人形、教育等多个领域,构建起基础通用、零部件、整机、系统集成、行业应用“五位一体”的标准框架,有力支撑了整个产业规范发展。王秋苹介绍,目前,市场监管总局正全力推动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研制,接下来将重点攻关人形机器人安全、驱动技术、数据利用等标准,给机器人产业插上“标准的翅膀”。
众银策略,盈昌配资,南昌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